首页 >> 京华烟云 >> 京华烟云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微光 假面(全两册) 蛊真人 阳春止水 凡人修仙传 庆余年 妈妈 不是吧君子也防 乾坤剑神 我的诡异人生 
京华烟云 林语堂 -  京华烟云全文阅读 -  京华烟云txt下载 -  京华烟云最新章节

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生活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生活

自从曼娘进了曾家门,木兰到曾家的次数越来越多,也就不把自己当做客人了。她常常待到吃晚饭,得到母亲允许之后,也往往夜里就在曾家。关于她将来与曾家哪个儿子订婚,还未谈及。若是正式订了婚,就不能不拘俗礼,那就不能再到曾家去,何况她年岁还小。曾家心想木兰的父母不会不先告诉他们,就把她许配给别家的儿子,所以曼娘已经两只脚迈进了曾家,木兰是算迈进了一只脚。她只要想逃走,曾家总会揪住她的后腿的。

木兰的父母还不知道究竟怎样安排她的将来,她父亲则更无定见。道家总是比儒家胸襟开阔。儒家总认为自己对,道家则认为别家对,而自己也许会错。所以非正统派的姚思安对西洋思想没有偏见,甚至于对自己女儿的婚事也提到自由结婚,就是由当事人男女自己决定,这正合乎道家的“道法自然”的道理。他认为把青年男女的婚姻付之于不加深思熟虑的青年的盲目冲动,这种西洋的想法极微妙而深奥,正像道家的道理一样。他认为婚事是天意决定,而且儿子是自己最大的孩子,尚且还没有订婚。

同时,木兰向曾大官人曾太太也是叫“爸爸”“妈妈”,叫曾家的儿子“大哥”,荪亚比她大一岁,算她的“大哥”。

现在是穷冬苦寒,北京的冬季真是无与伦比。也许这个福地的其他月份,可以与之比肩。因为在北京,四季非常分明,每一季皆有其极美之处,其极美之处又有互相差异之特色。在北京,人生活在文化之中,却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之内,城市生活集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,将两者融合为一体,保存而未失,犹如在有理想的城市,头脑思想得到刺激,心灵情绪得到宁静。到底是什么神灵之手构成这种方式的生活,使人间最理想的生活得以在此实现了呢?千真万确,北京的自然就美,城内点缀着湖泊公园,城外环绕着清澈的玉泉河,远处有紫色的西山耸立于云端。天空的颜色也功劳不小。天空若不是那么晶莹深蓝,玉泉河的水就不会那么清澈翠绿,西山的山腰就不会有那么浓艳的淡紫。设计这个城市的是个巧夺天工的巨匠,造出的这个城市,普天之下,地球之上,没有别的城市可与比拟,既富有人文的精神,又富有崇高华严的气质与家居生活的舒适。整个世上,岂有他处可以与之分庭抗礼?北京城之为人类的创造,并非一人之功,是集数代生来就深知生活之美的人所共同创造的。天气、地理、历史、民风、建筑、艺术,众美俱备,集合而使之成为今日之美。在北京城的生活上,人的因素最为重要。北京的男女老幼说话的腔调,都显而易见地平静安闲,这就足以证明此种人文与生活的舒适愉快。因为说话的腔调,就是全民精神上的声音。

平亚死后,曼娘始终深居守丧,半年之内,没出过院子一步。北京城的气氛,可以说她只是用感觉去体会,而不是真正用眼睛去观看。她也感觉到北京冬季的魔力,干爽而寒冷的空气,璀璨晶蓝的天空,屋内御寒的舒服设备,和泰安凄凉惨淡的冬天,真是大不相同。大雪纷纷扬扬自天空飘落之时,她还能使秋海棠在屋里开放,因为厚厚的棉门帘,糊纸的窗子,厚厚的地毯,火势熊熊的煤炉子,使屋里温暖而舒适,人感到精神愉快,宁愿做事到深夜。平亚留下的黑貂皮长袍,曾太太教她改成貂皮旗袍自己穿,其实她用不着这样御寒的冬衣。她顶多是绣八双鞋,那是她应当在新婚的次晨,正式拜见婆婆之时献给婆婆的。但是因为平亚生病,没有来得及。献给婆婆的这种礼物是要由新娘亲手做的,借此炫耀一下新娘手工的精巧和孝顺,所以手工不能潦草。女人穿上这种鞋,非常欢喜,因为这足以表示儿媳妇对自己地位的尊重,又表示自己有个贤德俭省的儿媳妇。

但是木兰是在北京长大的,陶醉在北京城内丰富的生活里,那种丰富的生活,对当地的居民就犹如伟大的慈母,她对儿女的请求,温和而仁厚,对儿女的愿望,无不有求必应,对儿女的任性,无不宽容包涵。又像一棵千年老树,虫子在各枝丫上做巢居住,各自安居,对于其他各枝丫上居民的生活情况,茫然无所知。从北京,木兰学到了容忍宽大,学到了亲切和蔼,学到了温文尔雅,就像我们童年时在故乡生活里学到的东西一样。她是在黄琉璃瓦宫殿与紫绿琉璃瓦寺院的光彩气氛中长大的。她是在宽广的林荫路、长曲的胡同、繁华的街道、宁静如田园的地方长大的。在那个地方,常人家里也有石榴树、金鱼缸,也有不次于富人的宅第庭园。在那个地方,夏天在露天茶座上,人舒舒服服地坐着松柏树下的藤椅子品茶,花上两毛钱就耗过一个漫长的下午。在那个地方,在茶馆里,吃热腾腾的葱爆羊肉,喝白干酒。达官贵人、富商巨贾与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,摩肩接踵。有令人惊叹不已的戏院、精美的饭馆子、市场、灯笼街、古玩街,有每月按期的庙会,有穷人每月交会钱、到年节取月饼蜜供的饽饽铺。穷人有穷人的快乐,有露天变戏法的,有什刹海的马戏团,有天桥的戏棚子,有街巷小贩各式各样唱歌般动听的叫卖声,走街串巷的理发匠的钢叉震动悦耳的响声,还有串到各家收买旧货的清脆的打鼓声,卖冰镇酸梅汤的一双小铜盘子的敲振声,每一种声音都节奏美妙。可以看见婚丧大典半里长的行列,官轿以及它的跟班和随从。可以看见旗装的满洲女人和来自塞外沙漠的骆驼队,以及雍和宫的喇嘛,佛教的和尚,变戏法中吞剑的、叫街的,与唱数来宝和莲花落的乞丐,叫花子与仁厚的花子头儿,窃贼与窃贼的保护者,清朝的官员,退隐的学者,修道之士与娼妓,讲义气的青楼艳妓,放荡的寡妇,和尚的外家,太监的儿子,玩票唱戏的和京戏迷,还有诚实恳切风趣诙谐的老百姓,各安其业,各自遵守数百年不成文的传统规矩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 我真没想重生啊 斗破苍穹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 道君 吞噬星空 针锋对决 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 蛊真人 夜的命名术 ABO垂耳执事 怪物被杀就会死 痛仰 老祖宗她又美又飒